http://www.gospelherald.com.tw/news/edu_464.htm

由台灣走出埃及輔導協會主辦的「轉化~恢復起初的愛」同性戀關懷研習會今(1日)在華神登場,此次活動分為理性工作坊及感性見證專題兩類,邀請講員包括東亞區事工機構領袖、神學院專業教師,並有許多同性戀過來人分享上帝如何化羞恥為祝福的奇妙經歷,吸引近百位弟兄姊妹參加。

而在首日上午的家庭議題工作坊中,華神謝娜敏老師談到了父母在孩童性身份形成所扮演角色的重要,她引國外多份研究報告指出,因天生性染色體或荷爾蒙分泌異常讓人對性別產生混淆的比例是非常小的,更多的是來自後天環境因素。如由耶魯與哥倫比亞大學所作的同性戀雙生子研究報告發現,雙胞胎中一人為同性戀,另一人也為同性戀者的比例僅有6.7%,因此報告結論表示無證據顯示基因(樣本取自同卵雙生)對同性偏好有強的影響。

而從其他研究報告中得知後天的培養可以促使一個人成為男性或女性,因此謝娜敏老師強調父母在孩童成長所扮演的角色就非常重要,比如父母對自身性別的接納度就會影響孩子對自身的接納度,「假使一個媽媽覺得作女人、媳婦很不好,厭惡自己的女性角色,這種觀念無形中就會傳給孩子。」此外傳統上加給家中獨子過多的角色壓力,也可能令其產生偏差的叛逆行徑。

謝娜敏老師表示,子女性身份認同的形成是從小開始累積,甚至遠從還在母腹時就已經開始醞釀(媽媽總是會想要給未出世孩子買什麼衣服、怎樣的款式),而在社會中學校教育往往偏向中性,缺乏對男、女角色的正確認知,謝老師鼓勵父母應該多閱讀相關的兩性教育書籍,尋求合宜的引導。

謝老師總結道,人跟神是同工的,在造男造女這方面也是,絕非神單方面的工作。盼望我們都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從開始小小的種子到最後成熟的個體。然而期間偶有小的瑕疵或不完美也沒有關係,因為祂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相信通過這樣的不完美也會有神的工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